详细内容

城市亮化工程的智能化发展对环境有哪些影响?

城市亮化工程的智能化发展对环境有着多方面的影响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降低能源消耗:智能化的照明系统能够根据实时的交通流量、天气条件、时间等因素自动调光。例如在深夜行人车辆稀少时,自动降低亮度;遇到突发恶劣天气,系统则自动提高亮度。通过这种方式,在保障照明质量的前提下,有效避免了传统照明系统常出现的过度照明问题,实现了按需照明,从而大幅降低照明能耗,减少对环境的压力。据测算,一些城市实施智慧路灯改造后,可节约电量 60% 以上。

减少光污染:智能化照明系统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灯光的照射角度、亮度和颜色,减少不必要的光线散射和反射,降低光污染。同时,智能控制功能可确保照明仅在需要的区域和时间内开启,避免了光线对周边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干扰,保护了人们的夜间休息环境和动植物的生态习性。

促进资源集约利用:智慧灯杆等智能化设施实现了 “一杆多用”,将原本分散的路灯杆、交通指示牌、监控摄像头、5G 微基站等市政设施整合在一起。这不仅减少了城市土地资源的占用,还降低了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对原材料的需求,促进了资源的利用,减少了因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。

助力环境监测与改善:部分智慧灯杆搭载了环境监测设备,如智能气象监测设备、空气质量监测传感器等,可实时监测风速、风向、空气质量等信息。这些数据能够为城市环境管理提供准确依据,帮助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环境污染问题。此外,一些智慧灯杆还具备降尘消暑等功能,如通过高压微雾抑尘系统,可有效降低 PM2.5、PM10 浓度,抑制臭氧生成,改善空气质量。

提升城市生态效益:城市亮化工程智能化发展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成效显著,有助于减少碳排放。例如,鹤壁市已投入运行的智慧照明场景应用,每年可减少碳排放 4 万吨,按照树木吸收存储碳排放量估算,相当于每年植树 222 万余棵。这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。

在线咨询 一键拨号13931198838